我、攝影、攝影社(五)
再來就是二下了,之前說過的,我走的是攝影社的傳統路子,暗房部,再來是學術部,社長是小花。學術部負責甚麼?說多很多,說少很少。負責家族規劃,寒訓,因為那時候小花回香港。所以我跟郭家瑋一起負責寒訓。在管院
地下室,超豪華的。還有演講,協調老師上課的事情。那時候部長有兩個人,一個是我,另外一個是伯如。我們有稍微做分工。不過沒有很精細。演講是技術面的問題,重點是聽講的人在哪裡,記得有一次,那也是黃建亮第一次來社上演講,為了不出糗,還得動員人去聽,真累。我很奇怪的是,為什麼攝影社的人都不聽演講,新社員就算了,幹部也是,老師都幫你請到家裡來了,你還不去聽,真奇怪。我那時候的家族,因為已經是下學期了,所以,家族只開兩個,一個是基礎家族,另外一個則是進階家族。基礎家族則由以前沒帶過家的人負責,內容相似,沒有差很多。進階家族則是找老人來撐。也就是每節課,請一個社上的老人來講他們專門的領域。這樣,課程就很多,程度也還蠻齊的。
不過下學期,最可怕的不是學術部的範圍,是一大堆活動,會把大家弄得精疲力盡。很需要休養生息。希望以後的社長要記住這一點。否則,很容易搞的兵荒馬亂,天怒人怨。那時候的活動真的很多。有八校連展,港台連展,藝術季,全校攝影比賽。夠多的吧。所以,花的很多的時間在行政業務上,反而沒時間拍照,這不是一件好事。
那說說我對藝術季的看法好了,我不知道為什麼攝影社老式跟藝術季脫不了關係,每年都是甚麼甚麼負責人。在攝影社有人力物力的情況下,當然無妨。但是,我覺得如果自己內部都有點問題的話,那麼。再去接藝術季的事情,就很容易把社上弄得人仰馬翻,切記這一點。
那再說一下寒訓。寒訓的人這一次辦的是基礎進階都有的。不過,人沒有很多,因為每個學期都辦攝影營,市場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大,很值得懷疑?而且,又花了那麼多勞力時間費用,不如,把這些時間節省起來,大家出去拍拍照,到暗房放放照片,比較實際一點。我覺得,寒訓真的要辦的話,不如以社原為目標,辦個進階營,請老師來演講,或是請學長姐回來講課,這樣子所花的成本不大,所得效益也較高一點。更重要的是,這樣子就可以省去帶組所需花的人力。
最後,再說一下,我大二的時候拍了些甚麼?似乎很少。這一年,其實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摸索,因為,覺得進步的速度好像突然之間延緩下來了,知道有一個瓶頸在那裡,卻不知到如何去突破。因為,不太清楚自己所要的究竟是甚麼。其實,我對一般的風景照沒甚麼興趣,可是,如果參加攝影社的攝影旅遊團,好像就只能拍風景。那拍這樣的風景,我覺得沒有個人的風格。我想要做出我自己,不過抓不到正確的方向。所以有很多時候都在原地打轉。那有幾件事情,改變了這個狀況。大概有幾件事情,第一個就是法蘭克,再來是廿聯展,最後則是鄭景仁。
一直無法抓到感覺的原因在於,自己的感覺不夠深刻。很玄對不對?不夠深刻有幾個原因,觀察不夠敏銳,或是,自己根本是為賦新詞強說愁。那一陣子我一直看法蘭克的美國人,這個落難美國的歐洲攝影大師。他到底用怎樣的
心情來看待,這些美國人。於是,我試圖用我南部移民的心態,來看待台北人。有趣的台北人。我開始拍街頭。有很多平凡的景,也可以說出不平凡的故事。然後,二下之後,就該知道廿聯展已經不遠了,想要做個有主題的東西,就必須花更多精神去思考,究竟要做甚麼?那時侯,K了許多文學理論,開始在這個時候反芻。
我拍的是我想的,你想的是你看的,關我屁事。這是我廿聯展的一段statement。黃建亮喜歡用的字。statement。我一直對自我這個主題很有興趣,於是,廿聯展可以說是因為這個發展出來的,當然其後的很多作品,都算是。
再來就是大三了,等(六)再說好了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