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September 20, 2007

我、攝影、攝影社(十四)之今天,沒回家。

我、攝影、攝影社(十四)之今天,沒回家。

想盡快把這個系列寫完,因為再拖下去好像也沒甚麼意思,而且,寫這一切,主要為的應該也只是為自己的大學生活作一個註腳。

說完廿聯展,大三上的社長生活,這一切,主要還值得說的大概就是三0四吧,我想,大家都應該知道,F64,那我們,大概就可以稱做F304吧,那時候,我,名凱,貫銘住在一起,因為大家都是攝影社成員的緣故,常常在寢室裡討論攝影社的事情,很多時候,這裡也成為攝影社聚會的場所,這裡的榮譽室友大概有性獸、浩男、崇哲還有小弘,大家常常在寢室裡聊天,討論攝影,以及攝影社的社務,因此,除了上課時間,我們下課後,幾乎還是都跟攝影社搞在一起,

這種感覺,好像你一天廿四小時都跟攝影社有關係似的,如影隨形。還有,我上一屆的社長,小花也蠻常來的,那一陣子,三0四宛如另外一個社辦似的。

我寫這一段,最主要想說的是,有空的時候,可以跟幹部,或跟學長姐、學弟妹討論一下對社團的看法,對於未來的發展,這樣子,不僅可以集思廣益,藉這個過程,也可以增加社員對社團的向心力。

接下來,我想說一下,大三下這段日子,那時候,社長卸任,似乎也沒有甚麼行政負擔,自己可以放心的拍照。那時候,三下的時候,小花要準備畢業展,小花的東西,我一直很喜歡,他有那種香港人特有的都會風情,他拍的照片,都很華麗,影像風格非常強烈,很多時候,你會覺得你在看王家衛的電影。他給我的影響很大,因為你知道別人在玩甚麼,或是說,這些真正厲害的人在做甚麼,自己也會激勵自己,此外,我一直覺得,他的影像長於表現,而我,則長於敘事,也因為知道自己對於做哪方面的東西較為擅長,於是,就會比較
瞭解自己適合拍甚麼,應該往哪裡走,找甚麼東西來拍。當然,這跟我以前是搖筆桿出身的有關,習慣用敘述性的語言,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,也因為念外文系的緣故,喜歡用一堆符號,在我的作品裡,充滿符號。就詮釋的角度而言,我覺得我的作品前後,要找出一個發展的脈絡,還蠻簡單的。

之後,有一個展覽,這一次有五個人,五屆的社長,每個人做的東西都不一樣,還蠻有趣的,在彩虹展的,叫做「於二0六」,因為是攝影社的聯展,那二0六是所有攝影社成員的共同回憶。我那時侯做甚麼呢,主要是做紀錄的東西,其實,也就是拍台北市的街頭,我一直很喜歡台北市的街頭,而,我也一直覺得,
Bystander的角度,以一個外來移民的身分,去觀察台北市是真的一個很有趣,很不錯的方式,那時候,我的照片有幾個主要元素,slogan,標語,諸如,恭助李登輝、連戰當選正副總統之類的話,其次則是,高架橋,電子看板,我不想把照片的氣氛弄得太煽情,就單純的,按快門。那其中,有一張照片,大概也
可以說是得意作品之一,就是,在龍山寺拍的一張照片,因為浮雕效果,而且路上的行人的穿著,那你覺得這個人好像是天外訪客,雖然不像X情人那麼浪漫,不過,這種詭異的情緒,讓你覺得很特別,宛如漂盪在台北市的遊魂。

那再接下來,我想說一下跟社上,以及跟鄭景仁去拍照的一些經驗,然後,說一下自己的一些作品。

No comments: